中国电影工业,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
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据 · 改变商业
在2023这个观众彻底回归电影院的第一年,可谓是电影行业巅峰一年,消费复苏的风也吹进了影视行业。根据灯塔专业版提供的数据,2023年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总票房已经突破130亿元。其中,《消失的她》票房已经超过35亿,《八角笼中》20.7亿;《长安三万里》15亿。
自2019年电影票房历史性突破641.49亿元后,中国电影市场无奈进入三年“寒冬”期。而今年,各类大片争先上映,百花齐放。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A股20家影视院线公司中,共有12家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有7家预计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渲染必不可缺国内外电影的年度票房榜单中,成为爆款的影片大致可分为两类:以特效场景逼真出名、以故事情节吸引观众买单,如:《孤注一掷》票房累计破19亿、《封神》票房累计20.45亿等。
今天我们暂且不提故事情节,先来看看特效电影。今年来国内票房大卖的特效电影有很多,例如:《银河护卫队3》、《流浪地球2》、《巨齿鲨2:深渊》、《钢铁侠》、《封神第一部》等等。
一部特效电影的呈现,除了需要优秀的特效制作外,还需要渲染这一步骤将其实现。说到渲染,就不得不提到云计算了,在云计算的帮助下完成渲染,即“云渲染”,这也是当下很多电影团队会选择的手段。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热潮涌现,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渲染也随之需求高涨。
渲染是指的在电脑绘图中用软件从模型生成图像的过程。越精美、宏大、丰富的画面,其渲染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再加上高标准的电影工业是逐帧渲染,按照每秒至少24帧来计算,渲染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电影中复杂的场景和特效,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进行渲染。最初电影行业的渲染是通过建设“渲染农场”来完成的,渲染农场指的是一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即“分布式并行集群计算系统”,利用现成的硬件和软件构建的超级计算机,满足大量的渲染需求,并行处理渲染任务,加快渲染速度,因此大型特效公司大多会购买大容量渲染农场。
以电影《红海行动》为例,该影片共有2200个特效镜头、1000个3D渲染镜头,需要花费了25000多个小时进行渲染制作,再比如电影《杨戬》,平均单帧渲染时长达到了17小时,全片渲染总时长为3.6亿核小时。(一个核小时表示一个处理器核心(CPU核心)运行一小时的计算任务)
建设大型渲染计算中心需要部署在大型数据中心场地运行,并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而中小影视工作室普遍不具备这个条件,由此会导致算力不够,进而影响了影片制作效果和交片周期。
这个时候,电影产业迫切的需要云计算渲染来加快渲染速度并节省成本。
科技与艺术手牵手以《封神》为例,《封神》第一部总时长148分钟,镜头数2348个,其中特效镜头数1747个,仅动画预览(将故事情节通过简化的动画效果呈现出来)就达125分钟。如此庞大的镜头数、超长时长,再加上该片融上古神话与历史为一体,角色数量繁多,要想传达出故事特色和影片核心,对画面有极高要求。如此,要想实现目标,就不得不借助云渲染的算力对画面进行渲染。
另一部热播电影《长安三万里》亦是如此。《长安三万里》总时长168分钟,2184个镜头,制作过程中各环节任务数43592个。制作方同样引入了云渲染技术,借助海量超强算力机器,为满足制作周期要求,同时进行渲染。
其实,不光这两部电影中运用了云计算渲染技术,早在之前,电影产业就有使用云计算渲染来帮助电影画面更为精美的影片,从《阿凡达》到《钢铁侠》乃至《流浪地球》,很多耳熟能详的电影剧作都是借助云渲染来完成的。
云渲染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显著的变革,与早期的传统渲染模式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云渲染为影视制作公司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允许他们并行处理多个渲染任务,这不仅缩短了制作周期,而且提高了视觉效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特效制作公司不再需要大量投资于昂贵的硬件,因为云计算提供了按需计费的灵活商业模式,从而显著降低了成本。
其次,云渲染的弹性计算资源让特效制作公司能够根据项目需求灵活地调整渲染节点,这不仅减少了计算资源的浪费,而且加速了特效的生成。配备的高性能计算资源进一步缩短了渲染时间,使电影制作流程更加高效。
最后,数据安全性也是云渲染平台的一大特点。这些平台通常具有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确保用户数据不受损失,让制作公司可以更加专注于渲染和创作工作。据统计,目前国内影视制作时间和渲染时间的比例甚至超过了3:1,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制作有25%的时间是在等待渲染的完成。不同影片的渲染需求不同,以国漫巨作《新神榜:杨戬》来说,这场“大银幕古风奇幻视效盛宴”灯光总渲染量高达3.6亿核小时,其中,云上的渲染时长达1.58亿核小时,约占总时长的44%。由此可见,云渲染对于一部特效大片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存在。
拥抱科技,电影行业勇攀高峰其实,云渲染并非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技术。在国外,亚马逊、微软以及谷歌的云计算平台,都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资源、存储和网络服务和高性能的计算实例,被一些电影制作公司用于渲染和后期制作。
于国内而言,早在2011年阿里云就切入了渲染行业,并是国内最早提供动画渲染服务的云计算服务商。目前,阿里云渲染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多家头部视觉特效公司及大型渲染农场落地。阿里云智能影视动漫行业解决方案架构师郑雯介绍,阿里云将积极探索影视行业和云在更多场景的进一步紧密结合,推动断点续算、容器化、实时渲染等方面的技术演进。《金刚川》、《新神榜:哪吒重生》、《侍神令》等影片中都有阿里云的参与。
电影工业对于云厂商来说是个很好的落地应用场景,除阿里云之外,其他几家云厂商自然不甘落后,纷纷布局。腾讯云提供的影视云完整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追光动画等知名电影制作公司,支撑了《白蛇:缘起》、《红海行动》等电影的渲染工作。此外,在2022年4月,腾讯云应用云渲染正式上线。
华为云则通过为特效公司提供高性能的云服务,使得特效制作公司可快速高效的完成特效制作任务。在今年5月,华为云西北渲染中心在庆阳揭牌,现已上架500台渲染节点服务器,提供3万核云渲染算力。
此外,还有一些电影特效制作公司基于云厂商提供的算力服务,来完成特效制作,例如:Prime Focus World、维塔数码等全球知名特效制作公司。特效制作公司与云厂商通过技术、资源和创意的结合,为观众呈现出更具吸引力和生动度的电影效果。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电影行业提高制作效率、降低成本,并创造出更多创意和创新的电影作品。
基于国内而言,特效公司亦是如此。例如:MOREVFX、倍视传媒Base、天工异彩等知名影视特效公司。MOREVFX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艺术创作和技术创新而闻名的视觉特效公司。MOREVFX以视觉特效设计制作为主要业务。倍视传媒Base成立于2005年,为融创文化集团旗下成员企业,集团旗下包括三大主要业务:为影视客户提供视效、设计、previs和post-vis及动画服务的Base FX(倍视视效)、开发并制作原创动画电影IP的Base Animation(倍视动画)、专门开展产业人才培养的Base Academy(倍视学院)及Base Camp(倍视实训营)。天工异彩成立于2006年,业务涵盖视效方案设计/视觉特效制作/虚拟拍摄/数字中间片调色等。
云渲染将深刻的改变整个电影工业电影,这个魔幻的世界,向观众呈现的是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而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则是日益增强的技术支持。如今,我们站在一个技术变革的前沿,认识到云计算提供的渲染能力,正势必颠覆整个电影工业,并为未来电影的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云渲染将改变电影“叙事”方式,解放剧作家的想象力。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一直是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人类就习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传递故事,而电影为这种叙述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体验。而如今,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云渲染技术的应用,电影的叙述方式和风格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云渲染技术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打破了物理现实的局限。过去,导演在构思电影故事时,往往需要考虑到实际拍摄的难度,如特定的地点、天气条件或其他实际因素。但现在,通过先进的渲染技术,导演可以轻松地创造出宇宙空间、遥远的异星、甚至是纯粹的梦幻场景。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影不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映,而更多地成为了对想象的探索。
2、云渲染将重构电影的投资逻辑,改变整个电影商业体系。
传统的渲染技术,尤其是高端渲染,需要昂贵的硬件设备和专业知识。这使得电影制作很大程度上成为资金充裕的大公司的特权。然而,云渲染将这一过程外包给了集中的、专门的数据中心。中小制片商和独立制片人可以租用这些服务,而无需自己进行昂贵的投资,这为更多的制片人打开了高质量电影制作的大门。
随着云渲染的普及,一种新的按需付费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受欢迎。制片商可以根据项目的大小和复杂性来选择所需的渲染能力,从而更加灵活地分配资源和预算,这可能会引发电影产业的新的金融模式和投资策略。
云渲染为中小制片公司和独立制片人提供了与大制片公司相当的技术能力,这有可能瓦解大公司的主导地位,使电影市场更加多元化。未来,不仅是大制作公司,中小型电影公司或独立制片人也能利用云渲染的服务,制作出高品质的作品。这意味着更多的竞争,但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3、未来电影产业的竞争,关键在与以云渲染为基础的特效工业的竞争。
当我们提到科幻片、魔幻片和动作片等类型的电影时,特效镜头的使用是愈发频繁的。以好莱坞为例,这个全球电影产业的领头羊,大部分的电影都依赖于特效制作来增加其视觉冲击力,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持。云计算不仅提供了巨大的计算资源,还为各个制作环节提供了高效、灵活的协同工作平台。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电影工业竞争,将很大程度上是特效和云渲染工业的竞争。在这方面,美国已经站在了领先的位置,甚至中国的一些高成本的特效大片在后期制作时,也需要寻求美国公司的技术支持。
这对于中国电影而言,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弯道超车机会。要知道,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但在特效和云渲染技术上,我们还需要迎头赶上。要想真正实现电影工业的独立自主和全球竞争力,发展云计算和特效制作产业是关键。
为此,中国应该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重视,推动本土企业研发更先进的渲染技术,并培养一批高技能的特效师。同时,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吸引全球顶尖的云计算和特效制作团队,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技术交流和共同发展。
中国电影工业,亟需一次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将重塑整个产业形态,并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决定了中国电影的走向。
文:媛媛 / 数据猿